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屬靈導引的合一與多元

蒙加里Gary W. Moon

翻譯:黎仲芬



我有位好朋友,他把一個引人入勝的念頭化為一篇出色的論文。他是馬提.葛林(Marty Goehring),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只不過他跟很多我欽佩的治療師一樣,談靈修經典多於現代心理學。

這個饒有意思的念頭是甚麼?馬提留意到案主來找專業輔導,只來四節就不來了,他感到擔心,因為四節還不到管理式醫療的限額,想知道「為甚麼約見次數這麼少?」他推測部分原因可能是案主期望的是一樣,得到的卻是另一樣。如果能製訂出一個簡易的工具,用來評估案主的期望,按照這些期望配上最合適的輔導員,豈不是更好?

於是他鑽進圖書館,獃上好一段時間,重溫了很多本談心理治療過程的書。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幾乎每個輔導學派(可有數百個哩! )都可以歸類,用的只是兩大主軸:權威式和導向式。

例如:「強權威式」的治療員都是含蓄保守的專家,對溫和、親切和同情不感興趣。這類輔導員擅長審察案主的一生,然後分析,再給予指引。在這個連續體的另一極端,是「弱權威式」治療人員。他們是溫和的同伴,以投入參與和不主導的方式來治療。

馬提留意到的另一個重要的連續體,是導向式。歸入這類的治療師都是採用支持的方式(與案主同伴同行)、重建的方式(鼓勵性格的正面改變)、或教導的方式(幫助解決具體的人生難題)。馬提把這些類別組合起來,製訂出一個簡單的工具,可以確保案主進到輔導室時,若期望遇上羅傑斯(Carl Rogers低權威/重建式),就不會給他一個埃利斯(Albert Ellis,高權威/教導式)。

這個發現跟本期的屬靈導引有甚麼關係?正如貝內爾在首頁所說,你前面讀過的文章提供「各式各樣的角度去看如寶石般多面體的屬靈導引」。也許你會為角度之多而大吃一驚,從沒想過在同一個封套裏面,可以找到天主教屬靈導引科教授的沉思,也可找到新教喜劇演員的默想。讀到一位五旬宗教授的看法,認為流行樂手邦諾Bono)有時也會是位有洞見的靈修指導。或者翻過保守福音派作者的文章後,接著竟是聖公會牧師的見解,這些都或會把你嚇了一跳。

不過就是這些小小的驚詫,令很多人愛看《靈深一席談》。老實說,若不把它視為反射同一光源的精緻鑽石,又怎樣才可以把屬靈導引這顆擁有多個刻面的寶石展現出來?
大約30年前,英國諾定咸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新約講師鄧雅各(James D. G. Dunn)出版了一本書《新約的合一與多元:探索最早期基督教的特性》(直譯,原著: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New Testament: An Inquiry into the Character of Earliest Christianity),備受矚目。他在書中尋索合一的中心,又審視多元,這幾個差由四個派別的基督教來代表:猶太人的、希臘人的、次經、早期天主教。察看過這個萬花筒後,他的建議是新約有一個「整合的中心」。他所看見的一致之處,是真正的中心,即「歷史上的耶穌與被高舉的基督是合一的」。

我們且把馬提、弗洛伊德、多個刻面的鑽石,以及鄧雅各,全綜合起來。在《屬靈導引與心靈關顧》(直譯,原著:Spiritual Direction and the Care of Souls)一書中,貝內爾探求屬靈導引的合一與多元。我們(編按:本文作者蒙加里是該書的共同作者)邀請了七位牧師、神父、神學家,講解他們所傳承的屬靈導引,縷述各自的歷史與程序。這些傳承包括東正教、羅馬天主教、聖公會、改革宗,以及追求聖潔、社會公義、靈恩的基督教會。差異固然很多,但無論如何不會超過馬提審視心理治療時所發現的門派數目。事實上,只要把屬靈導師歸入馬提所建議的兩大主軸:「權威式」(強或弱)和「導引式」(支持、重建、教導),即可解釋其中大部分差異。

但與多元相比,更教人留意的是合一。不管你冠以甚麼名稱:屬靈導引、友誼、門徒訓練、同伴、同行,我們研究的每一面,都反映出顯著的共性。每一種都指出人需要旅伴,而聖靈就是真正的導師;目標乃是透過培養與至聖者相愛互動的關係,活出基督的樣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