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照管心靈之火


貝內爾(David G. Benner

翻譯:紀榮神



  《靈深一席談》在過去幾期探討了靈命塑造過程的不同方面,是時候談談屬靈導引了。我們曾想過用這主題作為這份期刊的主線,但後來決定不想把途徑和目標混淆了。可是,在屬靈之旅中,屬靈導引能給我們莫大幫助,因此能夠用這個主題作為本期的焦點,實在令我們很雀躍。

  本期的文章能好好做到這一點,提供各式各樣的角度去看如寶石般多面體的屬靈導引。這些文章也用了多個比喻來形容這關係。讓我根據加拿大天主教神學家羅海瑟(Ronald Rolheiser)的重要著作,再簡單地添加一個。

  羅海瑟建議最好是按照我們如何疏導自己的肉體之愛(eros)來理解靈修。如此把我們的熾熱情感(passion)與靈魂連繫起來,並非新鮮的做法,但可提醒我們,我們怎樣處理自己的「心靈之火」,正是靈修的核心。這種連繫也提醒我們,靈修必須「成為肉身」,即是說必須以我們的肉身作為基礎。非具體化的靈修往往會使我們的人性消減(而非增多),因而對靈與魂都構成危險。如果我們的屬靈旅程不能使我們更整全,我們就要質疑任何似乎與這靈程有關、看來聖潔的表現。

  所以,惟獨出色的屬靈導師能幫助我們觸摸到自己最深處的熾熱情感和渴求,並懂得這些熾熱情感中遭扭曲的地方,以及妨礙我們表達這些情感的障礙。這種障礙的核心往往是恐懼和羞恥,但令我們的靈性無法完全覺醒並作出反應的原因,卻因人而異。出色的屬靈導師知道這一點,不會「一本通書看到老」。他們知道通往神的道路並不是單一的,聖靈總是以千變萬化的方式與人的靈相遇。

  基督徒的靈修絕不應是沒情感的。它邀請我們走出冷漠,被那大愛﹝Love,編按﹕指神﹞喚醒去愛。愛正是基督徒靈修的中心:對神的愛、對我們自己的愛、對鄰舍的愛,以及對世界的關愛。肉體之愛是對這種愛的重要燃料。當愛的烈焰觸碰我們的靈魂,令我們獲聖靈賜下生命時,我們的熾熱情感就喚醒我們,將我們指向別人和那他者﹝Other,編按﹕指神﹞。

  但任何出色的屬靈導師也知道,照管我們的「心火」不只是為了自我實現。基督徒的靈修要求我們疏導這些心火,以致這心火能推動我們帶著﹝憐憫﹞(熾熱情感)進到世界。人對神的情感應會促使人熱切地接觸世界、接觸與我們分享這世界的人。我們不應假定基督徒的靈修是私事,只關乎我們內心或只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事。屬靈導引絕不應只集中於內在的旅程,而忽略了外在。盧雲(Henri Nouwen)形容屬靈旅程的三個進程是:向內探索(reaching in)、向上探索(reaching up)及向外探索(reaching out)。這三者對接觸、辨別和疏導我們的心火都十分重要。

  伯格(Marcus Borg)在他的新書《基督教的核心》(直譯,原著:The Heart of Christianity)中提醒我們,聖經所述的生命願景是以轉化為核心,這轉化既是個人,又是社會政治性的(sociopolitical)。有兩個重要的聖經觀念可鞏固這兩個層面:(1)重生,主要指向個人的層面;(2)神的國,主要指向這種轉化的社會性外顯。許多時候,基督徒的靈修都缺乏這種更廣泛的社會政治層面,變成純粹內在化的旅程。許多時候,我們都把默觀和社會行動分割開。我們需要找方法恢復我們在耶穌的人生和教導中所見到的平衡,別由得社會性層面變得可有可無,只有那些專注社會公義的人才會重視。

  屬靈導引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屬靈導引可以幫助我們照管自己心靈之火,用適當的方法疏導,負責地應付別人和這世界的需要。屬靈導引可幫助我們擁抱自己的渴求和渴望,提醒我們別由得我們的尋索變質,只尋求滿足於我們已發現了的東西。屬靈導引提醒我們,屬靈的旅程必須以人的旅程為基礎,又幫助我們嘗試不只是變得更屬靈,而是更具人性。屬靈導引幫助我們活過來,那是惟有當我們投入熾熱情感時才能發生的。屬靈導引幫助我們認識和回應那大愛,叫我們變得整全,並可以參與神的救贖國度的工作。


作者簡介:
貝內爾 (David G. Benner) 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家 (Practic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是亞特蘭大心理學研究學院 (Psychological Studies Institute)心理學及靈修學特約教授。他只是剛剛開始探索默觀禱告,希望活出向神開放和信祂的生命,同時幫助別人這樣做。貝內爾夫婦現居於加拿大温哥華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